發表相關

公衛所梁立霖老師與醫學系吳俊穎老師有研究成果

封城及疫苗接種,是控制新冠肺炎兩個重要的方法。在還沒有接種疫苗前,透過不同程度的封城來降低疾病的擴展速度,是不得已的選擇。 在疫苗開始施打後,雖然還沒有達到集體免疫的效果,民眾會不會因為接受了疫苗接種,對於疫情放心很多,而增加外出活動的頻率?針對這種疫苗接種後所誘發的人流(vaccination-induced mobility, VM)到底對於疫情擴散,產生多大影響,我們進行了研究。 我們以107個國家從2020年2月15日到2022年2月6日之間每天的追蹤資料,包括:民眾在零售業、娛樂場所、大眾運輸站、藥局和辦公室等不同場所的流動情況,進行了相關研究。 研究結果發現,疫苗覆蓋率每增加10個百分點,人們的流動性就會增加1.4到4.3個百分點。而在低收入國家和疫苗推廣初期,這一數字更分別高達7.9個百分點及19.2個百分點。這種增加的流動性實際上削弱了疫苗施打後控制疫情的效果。 具體來說,在休閒娛樂場所,疫苗的保護力被削弱了33.4%;在運輸站,削弱了26.4%;在日常採買場所(藥局/菜市場/超市),削弱了15.4%。有趣的是,工作場所人流並未降低疫苗保護力。 這種現象被稱為「佩茲曼效應」(Peltzman effect),即當人們感到更安全時,可能會採取更多風險行為。但好消息是,雖然VM削弱了疫苗的效果,但並沒有完全抵消它。因此,為了減少VM的不良影響,應該在接種疫苗後短期內減少不必要的流動;在放寬行動限制上,也許可以優先考慮工作場所與日常採買。我們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政府未來在應對疫情時,制定更為有效的人流管制政策。

公衛所梁立霖老師與醫學系吳俊穎老師有研究成果(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7022694/)